1958年,粟裕遭到错误批判,卸任总参谋长,从军队一线指挥位置调到了院校搞科研,这对一个久经战火洗礼的战将来说,无疑是痛
1958年,粟裕遭到错误批判,卸任总参谋长,从军队一线指挥位置调到了院校搞科研,这对一个久经战火洗礼的战将来说,无疑是痛苦的,然而,这也仅仅是事情的开始,从那之后,诸多问题也随之而来,在当时粟裕之名成为了很多人避之不及的两个字,甚至于很多报纸刊物在介绍当年战役时都刻意隐去了粟裕的名字。

在那段时间里,粟裕进入了低谷期,粟裕夫人楚青后来回忆:那几年,谁都不敢跟粟裕沾上点关系,唯恐受牵连,说句不好听的,除了肖劲光,鬼都不上我家的门。
粟裕与肖劲光的友情始于抗日战争时期,当时,肖劲光刚刚从苏联回国担任红军大学校长,而粟裕则是红军学校的大队长,两个湖南老乡,凑到一起,蹭出的火花都是“火辣辣”的,两位战将有着相同的爱好,坐到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,他们谈话的内容,几乎都与军事有关。
后来,肖劲光被调入了红11军担任政委,与此同时,粟裕也被调入了红11军,担任参谋长。以前,二人只是红军学校的同事,朋友,自从二人双双调入11军后,他们成为了并肩作战、同生共死的好兄弟、好战友,二人之间的情谊也更深厚了几分。

第五次“反围剿作战”时,由于李德的错误指挥,加之缺乏重武器,我军在战场上接二连三的失利,伤亡惨重,肖劲光和粟裕互相打配合,咬紧牙关,带领队伍发起冲锋,经过惨烈的交火后,终于攻下了敌人的据点。
作战过程中,粟裕胳膊被子弹击中,动脉被打穿, 血溅当场,因为伤势过重,粟裕昏倒在了战场上,还好肖劲光当时也在场,他同其他战士一起合力将晕死过去的粟裕抬到了阵地下,然后亲眼盯着卫生员给粟裕做急救,目送他被送上去往后方医院的车后肖劲光才重新回到战场。

多亏肖劲光及时将粟裕抬下了战场并送医院救治,这才让粟裕免于生命危险,经过医生全力救治后,粟裕的命保住了,休养了小半年后,他才再次回到无比挂念的战场。然而,刚刚回到部队,粟裕便听到了一则让他无比震惊的消息。浒湾之战失利,李德等人将责任全部推到了肖劲光的身上,身为政委的肖劲光被迫背上了“黑锅”。
粟裕听完事情始末后无比震惊,他知道这并不是肖劲光的错,责任也不敢只让他一人背,一向不爱与人过分打交道的粟裕开始上下奔走,只为能够肖劲光辩白,只可惜人微言轻,最后还是毛泽东出面将肖劲光保了下来。

解放战争时期,肖劲光负责镇守大后方,而粟裕则带领队伍冲锋陷阵,拼杀在战斗第一线,自此,二人在战场上便鲜有交集,虽然两个人不在一个部队了,但是情谊没变,只要有空闲,二人便会给彼此写信,互相交流作战经验和心得。
新中国成立后,粟裕被调回中央工作,与肖劲光见面的机会也变得稍微多了些。1958年会议后,粟裕被免去了总参一职调入学校搞研究工作,周围的人开始对他“退避三舍”,能躲则躲,肖劲光却偏不。别人越是怕受牵连惹麻烦上身,他就越往粟裕身边站,只要有时间,他就天天往粟裕家跑。
一日,肖劲光拿着一份报纸气冲冲的来到粟裕家,一进门就大声嚷嚷,“太过分,太过分了!真是太过分了。”

认识肖劲光多年,粟裕也是极少看到看到肖劲光这样,他赶忙给肖劲光倒了一杯水,递了过去后说到:“怎么了?什么事让你这么生气?”
肖劲光一手接过水杯,一手将拿在手里的报纸递给粟裕,愤懑不平地说道:“你看看,他们现在真的是太过分了,当年的这场仗,要是没有你的正确指挥,怎么可能会那么容易取得胜利,淮海一战,你的贡献是巨大的,可这些人,竟然刻意隐去你的名字,用华野首长代替,这叫什么?”

粟裕接过报纸看了看后,笑着说:“我还以为什么事呢,那场仗能打的如此漂亮,是全体华野指战员的功劳,不是我粟裕一人之功,报纸用华野首长也没有错吗,指挥官又不仅仅我一个。”
粟裕一生淡泊名利,他从不追求高官厚禄,也不喜欢被人歌功颂德,报纸刊物上怎么说,是人家的自由,粟裕不愿与之争辩。
其实,肖劲光很了解粟裕,也知道他不在乎这些,但是,作为老战友的他就是气不过“有些人”的刻意为之,粟裕风光之时,一堆不相干的人争相欲追捧,如今遇到事情了,大家就都开始敬而远之,他没想到社会人情竟如此冷漠和浅薄。

因此,他想替粟裕争辩一下,就像当年他自己蒙冤之时粟裕为他做的一样,对此,粟裕却只是摇了摇头告诉他:“我没事,你真的无需这样,清者自清,我只盼,你不会因为我惹到什么麻烦便好。”
TAG:冷漠,什么事,战将,战场